孔子是中国家喻户晓的大名人,他是中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,对中国两千多年的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,在中国历史地位无人能出其右。同时,孔子还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评选为“世界十大文化名人”之首,其影响力已经扩散到了全世界。
在中国,问一个人知不知道孔子,那100%会得到肯定的答案。但是,我问您知不知道孔子姓什么?我想,99%的人会脱口而出:姓孔。剩下少部分比较机警的人可能会觉得这问题太简单了,会不会是陷阱?今天笔者告诉您,答案大错特错!!!
孔子不姓“孔”,孔子姓“子”!
各位观众先放下手上的板砖,听笔者慢慢道来。
首先我们来聊聊“姓”是什么,我们现在口中的姓氏姓氏,在夏商周时期,“姓”与“氏”是严格区分开来的,“姓”是一个人血统的标志,一般都是随着祖先传承下来,不会改变。别人看到你的姓,就知道你的血统。而“氏”是家族的证明,反映的是这个家族的特征,比如职业、地名、官名等。因此“氏”经常会变,有时候父亲的几个孩子各自成家,叫的“氏”都不同,比如“愿者上钩”的姜太公,他姓姜,名尚,其祖先被大禹封在了吕地,以吕为氏,因此史书上称呼姜太公很多时候都用吕尚。著名大商人吕不韦,就是被封在吕地的姜姓后人。“姓”与“氏”完全分开,在当时人口稀少崇尚血缘与家族的时代,是一种普遍认识。
到了春秋战国时期,人口数量越来越多,同一“姓”(血缘)已经没有太多凝聚力和自豪感,“姓”与“氏”开始逐渐同化,当时称呼一个人的名字,用“姓”与“氏”都可以。比如秦始皇,他是嬴姓赵氏,在历史书上,叫秦始皇嬴政和赵政的人都有。到了秦汉时期,“姓”与“氏”已经完全合二为一成为“姓氏”,老百姓已经很难分清他名字里面的首字(复姓就是首两字)到底是“姓”还是“氏”,这些标志家族血缘的字,就称之为“姓氏”,这习惯流传到现在。
那么我们再回头来看看孔圣人,他是商朝王族后裔,先祖是商纣王的亲兄弟微子启,被周天子分封在了商丘,建立宋国,他死后弟弟微仲继位,是孔子十五世祖。传到六世祖时候是一个叫子嘉的大臣,他的字是孔父,当时也称孔父嘉,从此“孔氏”出现,一传到了孔子。商朝王族的姓是“子”,也就是说,孔子是子姓孔氏,名丘,“子”才是孔子的姓,“孔”是氏而已,而我们口中“孔子”里面的“子”,是当时对一个人尊敬的称呼,比如孟子、荀子、老子等,和现在对德高望重的人称呼为张老、王老类似。
我们回头看看孔子的父亲叔梁纥,名字里也没有“孔”,那是因为叔梁纥的“叔梁”是他的字,和孔父嘉一样,用“字加名”来称呼,这也是当时称呼的一种习惯。如果他愿意,单独创立一个“叔氏”也是有可能的,到时候孔子可能就叫“叔丘”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