推动物联网等相关学科良性发展,为社会输送高质量人才
2021-04-23 17:44:16  来源: 科技日报  
1
听新闻

“十四五”规划明确7大数字经济重点产业,“物联网”位列其中。近年来,伴随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以及技术与产业的逐渐成熟,物联网产业发展的驱动力愈发强劲,发展势头向好。毫无疑问,学术交流在推动原始创新、服务人才成长等方面有着积极作用。

近日,聚焦物联网领域的“2021年北京地区广受关注学术成果报告会”在京举行,几位演讲嘉宾畅谈专业人才培养。物联网作为一门多学科交叉的产物,高校是如何设置该专业课程,又是如何培养并输送行业人才呢?

课程设置大不相同

目前,国内高校普遍开设了物联网专业,在北京科技大学,本科阶段的物联网专业挂在计算机下面;在北京邮电大学,国际学院(中英联合培养项目)下设物联网本科专业,研究生阶段会分流到计算机、人工智能、通信等其他专业。

清华大学电机系副教授、博士生导师张宁告诉科技日报记者,虽然清华大学暂未开设物联网专业,但在研究生阶段开设了能源互联网专业,与电机工程专业并列,能源互联网涉及电力、物联网、信息、人工智能等多学科知识。

“国内物联网专业限于本科层次,并没有研究生物联网专业,物联网专业的本科生如果继续上研究生,就需要选择计算机、通信、控制等相关的研究生专业,从这个角度讲,物联网专业的本科生在读研这个出口上还有一点不顺的地方”,北京科技大学教授、英国Ulster大学讲席教授宁焕生表示,但从招生代码上看,物联网专业的代码是放在计算机大类下面的。而且,物联网比较适合作为研究生阶段的研究方向。

虽都开设物联网专业,但各高校的专业课程设置大不相同。据宁焕生介绍,教育部在物联网专业建设的课程体系方面给了两套指导意见,一套偏前端,电子类基础课程、感知与通信方面的课程多一些;一套偏后端,计算机类基础课程及专业课多一些。这主要是因为各个学校办学主体不一样。

“有的学校是计算机学科办物联网专业,有的是电子,有的是通信,有的是自动化,谁办的就像谁。”宁焕生坦言,这种情况也是发展过程中的必然,物联网专业知识体系较多,涉及面宽,在本科四年当中还要上一些基础课,所以只能做适当的裁减,结合各类高校实际的师资情况和实验设施进行教学安排。这也就导致了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参差不齐,社会上对物联网专业的办学看法也是褒贬不一。

构建交叉融和知识体系

“为了加强能源互联网人才培养,清华首先成立了能源互联网北京研究院和四川研究院,使我们在能源互联网方面的研究实力大大增强。”张宁表示,清华从2017年开始,电机系增设了一个能源互联网国际班,完全采用英文课程培养,并且有半年的时间把大家送到国外进行联合培养,通过联合培养的方式以及定制化的课程,使学生更具备解决能源互联网问题的能力。

“很多同学都选修了信息学院以及计算机学院的大数据、人工智能方面的课程。除此之外,清华设立专门的大数据能力提升计划,针对工科学生开设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、物联网方面的定制课程。”张宁表示,在这样一个信息化时代,大数据、人工智能、互联网等已经成为不仅是信息学科,更是很多工程学科必备的知识基础。

北京理工大学讲席教授、博士生导生夏元清在科学研究以及应用过程中发现,培养的学生综合能力不够全面。“自动化培养的学生,对计算机最新的技术不太了解,计算机领域培养的学生,对自动化了解不太熟。”

在夏元清看来,现在的科技具有高度复杂性,学生需要掌握计算机、自动化,电子信息、机械等各学科知识。他说:“在这种情况下,对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,单单一个学科培养的学生,可能难以一下子成为一个领域的人才,所以必须要进行交叉学科的培养,需要学生在学好本学科骨干课程的基础上,同时了解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,这样有助于他将来进一步融合创新。”

教育与产业有效衔接

学科培养的最终目的还是对接产业,清华又是如何实践的呢?张宁总结为两个方面:一是注重打基础,要具有交叉学科的知识背景。清华在本科教学课程设置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创新,比如设立能源互联网国际班,必修课程中要学习大数据、人工智能、物联网相关课程,除此之外还要学传热学、工程物理等知识;二是在实践教育方面,能源互联网国际班需要参加相关国际会议、参观一系列能源互联网实际工程项目,还有五周的实践时间去参与能源互联网的示范工程项目,去解决项目当中实际的问题。

据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副教授、博士生导师赵东介绍,他在本科生的物联网教学过程中,会引入一些物联网国际顶级会议上的内容,也会将自己跟工业界相结合的应用研究引入到课堂当中,让大家以实习的方式来参与这些项目,通过教学科研的结合,更好的学习物联网专业的知识。

据人社部2020年发布的《新职业—物联网工程技术人员就业景气现状分析报告》显示,今后10年,全球物联网将实现大规模普及,年均复合增速将保持在20%左右,到2023年全球物联网市场规模有望达到2.8万亿美元左右。未来5年物联网行业人才需求缺口总量超过1600万人。

那么,高校应如何推动物联网等相关学科良性发展,为社会输送高质量人才?夏元清建议,物联网专业应及时更新自己的教材体系、教学力度,这样更能跟现代社会需求相结合,更能跟上最新的技术步伐。赵东建议,未来在课程设计中要加强跟更多的新型技术,包括跟工业界的结合,强化理论联系实际,做到更紧密一些。

责编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