固态硬盘寿命是怎么计算的?寿命到期后有什么表现?
2021-01-21 15:17:48  来源: 互联网  
1
听新闻

现在购买硬盘,多数小伙伴都会关注一下硬盘的使用寿命。而由于机械硬盘和固态硬盘的构造不同,他们的使用寿命也不同。

机械硬盘出故障一般是机械故障,往往是摔到或磕到导致磁盘形成坏道,坏道越多,寿命越短。

但固态硬盘的寿命就不同了,是由负责写入数据的NAND闪存的“写入寿命”决定,即我们常说的擦写寿命(P/E数)。每次写入都在消耗P/E数,一旦用完,固态硬盘就会“挂”掉。

闪存又有SLC、MLC、TLC及QLC之分,它们的P/E数是逐级下降的:

SLC可以达到1万-10万次MLC有3000-5000次TLC有1000-3000次QLC普遍在1000次以内

想要计算固态硬盘的使用寿命,除了P/E数,还需要考虑在P/E数上限内预计可以写入的数据量。也就是说,固态硬盘的使用寿命=(实际容量(单位:GB)× P/E数)÷(每天写入容量(单位:GB/天)× 365(单位:天))。

以目前主流的240GB TLC固态硬盘为例,P/E数取最保守的1000次,而普通用户每天的数据写入量通常不超过30GB,那么它的寿命就是240x1000/(365x30)=21年。

这么说就是20多年才有可能把一个240GB容量的固态硬盘完全写死,不过上面的算法还是理想化的,因为没有考虑写入放大因素的影响。

写入放大是指闪存写入数据时,实际执行的数据量是理论写入数据量的多倍的现象。

由于闪存在写入新数据的时候,可能会涉及到擦除缓存数据,而要完成这些操作,就会导致执行的数据量大大高出理论写入的数据量。也就是说,如果想将2GB数据写入固态硬盘,实际闪存执行的数据可能是4GB。这时“写入放大“就是2。

那么上面的公式就要修改成:固态硬盘的使用寿命=(实际容量(单位:GB)× P/E数) ÷ (每天写入容量(单位:GB/天)× 写入放大 × 365(单位:天))。

那么我们再算一下,240GB TLC固态硬盘,在每天超量读写数据的前提下,使用寿命至少为3-5年,是没问题的;而在正常使用的情况下,使用寿命8-10年,支撑到你的电脑更新换代更是妥妥的。

在一些小软件的帮助下,我们可以很轻松的查看硬盘的部分指标,对硬盘的使用寿命做出初步预期。

比如CrystalDiskInfo,这款软件就可以查看硬盘的写入数据量和通电时间等信息。

此外,有些厂商还会推出自己的固态硬盘配套软件,它们要比第三方软件更直观反映本品牌固态硬盘的各项指标。

以金士顿自己的SSD Manager软件为例,它可以直接查看固态硬盘的健康度,并预估固态硬盘的使用寿命,时还能监控硬盘的温度。

总结来说,当前固态硬盘的寿命不是问题,大家没必要太过纠结。

首先,原厂TLC固态硬盘的寿命应付5年家用毫无压力。而随着固态硬盘容量的增大,使用寿命已经直线上升了。再加上先进的LDPC纠错技术以及固件优化,实际使用寿命都会大幅超过厂商的质保时间。

很可能在寿命用尽之前,我们就已经为了容量而升级新SSD了~

固态硬盘寿命到期有什么表现?

TLC颗粒的固态硬盘,它的擦写次数大约为e799bee5baa6e58685e5aeb9313334313539631000 P/E,如果我们每天给影驰ONE 120G SSD写入10GB的数据,那么SSD的寿命=120GB*1000/10/365=33年

通常来说,在固态硬盘彻底坏掉之前,依然有机会进入到保护模式,以写保护的状态保全存储在盘内的数据完整,从而让用户有机会进行最后的备份。下图所示为东芝TR200的SMART信息,ID 167为SSD Protect Mode,正常原始值为零,可以读取和写入,当闪存寿命临近耗尽时数值变为1,只允许读取禁止写入。

责编: